重温名师传统,寻求专业信仰

来源:年级组 作者:huxiaowei 发布时间:2017-07-07 12:06:20 浏览次数: 字号:A-A+

2017年7月7号上午,在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里,周勇教授为郑州二十四中的骨干教师们做了一场关于《中国名师的专业传统与榜样精神》的讲座,以孔子和叶企孙为例,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师,什么是真正的教育。

周勇教授教书多年,突然意识到自己教书不知道为什么,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,这就是教育信仰的问题,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跟随周勇教授一起来找寻答案。

想做好教育,至少先得弄清:教师是做什么的,什么是教育。 关于这些专业大问题,专家、民办机构、公立学校等层面有许多说法、做法。

  1. 专家的回答:教师应该做什么:素质教育、课程标准、课程纲要、自主合作探究、核心素养等等;
  2. 民办教育机构的回答:以培训机构为例,它们用华丽空洞的宣传语,利用人们的对成功的渴望,使教育=抢夺优质生源=超纲刷题+竞赛拿奖+进名校;
  3. 公立学校的回答:“激情燃烧”的三年“高考”教育,拼命考个好大学。

在这诸多乱象中,哪个才是真的得在做教育?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教育,我们先向中国名师请教,看看他们做过什么教育,以孔子、叶企孙为例。

         一、孔子:学会做人的教育

教育离不开所有的学生,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,对学生好脾气、好态度,用心开课,精心育人, 努力把当时最好的学术文化和有利于学生成长、社会和谐的生活经验教给学生,将学生培养成“仁者”。孔子不仅为全体学生精心开发优秀的文化课,还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情、基础实施教学。 做好最基础的“诗”教,又精心发展“书”教、“礼”教等,引导学生喜欢上优美动人的音乐,训练学生的“仁者情操”。

孔子很辛苦,没多少待遇,教育结果也不怎么理想,还“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”。孔子到底图什么,有何收获呢? 除赢得学生敬畏与爱戴,还让自己修炼到了诸多心得。

心得一:为何做教育:天下大乱,没权利改变,那就做点教育吧;

心得二:做什么教育:做最好的基础教育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把自私自利的人,培养成同情、体谅、善待他人和自然的“仁者”。

就教师专业的根本问题而言,孔子堪称我们的榜样,有助于我们在说法、做法十分杂乱的今天,形成好的专业信仰以及课程、教学与教育实践。

二、叶企孙:中国第一科学教育家

叶企孙是中国物理学鼻祖,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,全力发展救国强国的新科学,培养救国强国所需的科学人才。九一八事变后,叶先生认为中国急需发展航空研究,便在清华增设飞机制造专业,钱学森便是第一届3名学生之一。八年抗战时期,他总对学生说:“困难是暂时的,抗战一定会胜利。你们一定要锻炼好身体,努力学习,将来为国争光,为中华民族争气,一定要大公无私,不计名利。”……在国家危难之际,叶企孙教育和培养一大批科学家,报效国家。23位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中,12位是叶门弟子,其余亦曾受益于叶先生。一生致力于为国家而教,培养救国强国的优秀人才。

最后,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信仰:为什么做教育,做什么样的教育?要向中国名师学习,学习孔子的传统文化课程:学会做人,学习叶企孙的科学课程:发展国家切实急需的教育。

 

 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