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

来源:政教处 作者:陈淑洁 发布时间:2016-04-26 07:49:01 浏览次数: 字号:A-A+

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

1310  陈淑洁

去年在一所学校门口,我看到了一条横幅,上面写着“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,欢迎您的参与”,我知道是这所学校要开家长会了,可是这句话却深深打动了我的心,“心心相印”多好的一个词啊,它应该是学校、家长、老师、学生之间的心心相印,而我认为这四者当中,最重要的是老师与学生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心心相印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老师与学生心灵的交流,但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,这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看后让我感慨颇多。

要想进行一次成功的教育,教育双方应互相信任,而信任又是要建立在师生感情基础之上的,感情也不是全靠日久生出来的,是通过心与心交流慢慢累积的。刚毕业时当了几年班主任,现在再接着当,以前,总有个问题在困扰自己,那就是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,总觉得与学生之间有层隔膜,与学生交流谈心时仿佛只停留在表面,很难进入学生心灵,结果是学生表面上看似听话,其实内心还没有真正信任老师。看见一些班主任与学生谈笑风生,亲密无间,而我居然有时面对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,心灵的坚冰如何打破?现在时隔7年后再当,我已经由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变成一位妈妈了,身份的转变,让我也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一些东西,也一直在思索,感觉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,才发现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,有些我们做过但从来没在意。打开心灵之路的方法很多,结合自身实际,我也总结了一些,以下就是我的一点感悟,与大家交流!

一、善待学生的第一次求助。

学生第一次向班主任求助时,说明他是抱着信任的态度来的,班主任处理好了,就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,处理不好,以后这个学生的心估计永远对你关闭了。以前我带的学生中有一个我自认为很失败的例子,是个女学生,三年来,她几乎没给我说过话。批评她时她一言不发,表扬她时无非就是对你勉强一笑,什么方法都用尽了感觉她还是总跟我保持距离,最后我放弃了,给她下结论:这学生有点怪!现在仔细想来,我认为她本不应该是这样的。新生刚入校没多久,这名女生曾找过我说跟班里几个女生之间有点小矛盾,那几个女生说放学要找她事儿,想让我帮忙处理解决一下。这其实是一个与学生沟通的好机会,可那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,没想那么多,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的小问题,很正常,也没多问到底怎么回事,就让她走了,然后我就把另外几个女生找来,说了一些要注意同学友谊之类的话,就算解决了,时候一忙也没就把这件事给忘了,她们之间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我也不大清楚,但从那以后,我清楚的记得三年来她没再主动找过我一次。放到现在,我肯定会很妥善的解决,可当时没有,如果当时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件事,相信这个女生不会是后来的样子,这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案例。

二、放下架子就等于树立权威。

可能有个别班主任跟我也有同感,那就是在别的班上课非常放松,但一到自己班,一种无形的东西就把自己包装起来,关注的不再是讲课,而是本班学生是否都在认真听讲,学生的一个小动作在别的班我就能泰然处之一到自己班就受不了,想发脾气,也许是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,我们通常认为班主任在上课还敢怎样怎样,太不给班主任面子了。其实班主任又怎么了?正是要维持自己所谓的尊严或架子,反而发无名之火更与本班学生多了一层隔阂,尤其是面对新接触的学生,很长时间这种感觉调整不过来,其实在内心深处,我十分渴望学生能把我当朋友一样。但面对学生,又不自觉把自己伪装起来,老师就没把学生当朋友学生又怎会把你当朋友?时间久了,距离自生,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有排斥情绪,我就出现过这种状态。一次收到班里一个学生发给我的短信,大致内容是他们十分希望能同老师像朋友一样交流,毕竟年龄差距不大有点共同语言,但总感觉老师放不下架子,很多话想给我说但看到我后就又咽回去了,我看后十分震惊,一直想办法改变一下,可没机会也不知道怎么解决,直到外出写生,年级很多班主任告诉我写生是一个很好的与学生增进感情的机会,一定要抓住。果然,从上车学生就兴奋的与老师交谈,到达写生地后,面对大自然,我就觉得我更像是他们的姐姐而非老师,要关心他们的一切,自然与学生感情进了一层。一天晚上,满天繁星,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星星,欢呼着在星空下玩、做游戏,看见我后也叫我同他们一起玩,在那样的情况下我自然而然就加入了,跟他们玩了许久猫捉老鼠的游戏,那时再也没有学生与老师只有猫和老鼠。那以后,晚上吃完饭又到学生住的地方跟他们一起讲故事、听故事,临走那天早上又跟他们一起看日出,也就是那次看日出让我与学生几天来培养的感情得到了升华。写生回来后,我依然向往常那样工作,学生犯错误时也会狠狠批评学生,但却发现学生不但没有抵触情绪,反而更听话更懂事了,认为老师那是为他好。我顿时觉得很轻松,套在身上无形的枷锁没有了,当我放下了所谓的架子时,威信不仅没有丧失,反而更高了,这种威信不是强迫得到的,而是与学生心心相印换回来的。

其实与学生培养感情也不一定非要等到搞活动,放下一切,把自己融入学生中间,不仅不损害教师权威,反而会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威信,但活动确实能起到桥梁作用,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,培养与学生的感情。

三、善于倾听。

我最近就发现自己在与学生谈心时说的太多了,时间长了简直就成了训话,自己都觉着烦。其实我们不妨换一下位置,与学生谈心时,别老学习学习的,让学生说,老师听。我们班里有一个男生与父母关系不好,已达到极度厌烦其母亲的地步,他妈妈也打电话找我说不知道该咋办,让我好好说说他。有一段时间,我发现这名男生上课无心听讲,一副有心事的样子,我估计跟他妈又吵架了。一天晚上,我上完住校生晚自习已九点多了,在校门口碰见了他,我随便给他聊着,不谈学习,说着说着,他开始向我吐苦水,说他妈妈怎么让他烦了,怎么不理解他了等等,我只是听,并没多说啥,甚至有些地方还站到他的立场上,那时如果我当场教育他要理解父母之类的话,他非但听不进去,反而会把厌烦情绪蔓延到我身上。其实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虽然有些素质不高但本性还是善良的,他再烦父母,也不至于去伤害父母,大道理他们都知道。经过这次倾听,我时不时见到他都要问几句家里的事,他也乐于给我说,而我则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给他分析,虽然不能完全改变他与父母的关系,但已很少再见他与父母吵闹而影响学习了;而当他犯错误时我不管怎样批评处罚他他都乐于接受,这也许就是倾听的结果吧!我们不妨尝试做个倾听者,而不要一直做说教者!

走进心灵的艺术很多,但最终的目标是要与学生心心相印,不同老师面对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方法不尽相同,我希望可以向更多的老师学习!

2016年3月16日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