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安全提示

来源:政教处 作者:常远 发布时间:2024-09-20 11:11:44 浏览次数: 字号:A-A+

校园安全提示

防溺水安全提醒

1.远离水域,安全为先:请远离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等自然水域及工地水池等潜在危险区域,避免在这些地方玩耍、游走或长时间逗留。

2.不涉水取物,守护安全:切勿尝试捡拾或捞取掉入水中的物品,不在水中洗涤物品,不参与捕捉鱼虾、青蛙等活动,以免发生意外。

3.专业水域,正规活动:游泳、冲浪、划船等水上活动应选择正规场所,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,切勿到陌生水域冒险。

4.结伴游泳,成人陪同:不组织或参与未成年人的游水活动,游泳时必须确保有家长或可信赖的成年人陪同,不擅自结伴下水。

5.紧急求助,智慧救援:发现他人溺水时,保持冷静,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紧急电话(110、120、119),同时利用长竿、绳索、漂浮物等工具进行安全救援,切勿盲目下水施救。

6.牢记“六不”,预防溺水:请时刻铭记防溺水“六不”原则:不私自下水游泳,不擅自结伴游泳,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,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,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,不盲目下水施救。安全游泳,从我做起,让快乐与健康同行!

消防安全提醒

1.火源管理,谨慎为先:注意家中火源管理,不乱丢烟蒂,不在床上或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,确保厨房用火不离人。

2.电器安全,定期检查:不私拉乱接电线,不超负荷使用电器,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及设备,避免老化、短路引发火灾。

3.易燃物品,妥善存放:将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安全地点,远离火源、热源,确保通风良好,避免阳光直射。

4.逃生通道,保持畅通:确保家中逃生通道畅通无阻,不堆放杂物,不设置障碍物,熟悉并掌握至少两条逃生路线。

5.初期火灾,迅速扑救:发现火灾时,立即报警并尝试使用灭火器、灭火毯等初期灭火器材进行扑救,同时迅速疏散人员至安全地带。

6.消防知识,普及学习:家庭成员应共同学习消防安全知识,掌握基本的火场逃生技能和自救互救方法,提高消防安全意识。安全重要提醒:

心理健康提醒

1.保持积极、愉快的心态,多与家人、同伴沟通交流。

2.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,有条件时可以组织、参与以家庭、同学、儿时伙伴参加的集体活动。

3.合理安排假期时间,不紧张、不放纵、不封闭、不懒散。有节有度,轻松愉悦。

4.遇到问题多与他人沟通交流,善于与家人交流,遇到困难学会寻求他人帮助。

5.不出入有害身心健康的场所,不交损友,拒绝诱惑。

6.积极抵制不良信息,不沉迷网游,不观看带有色情、暴力、自残、恐怖等不健康内容的读物、视频、影视作品、表演等。不玩有上述倾向的游戏。

7.不参与迷信、邪教、传销等非法活动,相信科学,抵制谣言。用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,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。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作息时间,培养良好习惯,预防假期综合症。鼓励孩子做“家庭小主人”参加家务劳动,坚持身体锻炼,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。提前1-2日做好孩子回校准备。

交通安全提醒

1.遵守交规,文明出行: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,不闯红灯,不随意横穿马路,行人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。

2.骑行规范,安全第一:骑自行车、电动车等车辆时,佩戴安全头盔,不逆行、不闯红灯,不在机动车道上行驶,确保骑行安全。

3.乘车安全,系好安全带:乘坐汽车时,务必系好安全带,儿童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,不在车内嬉戏打闹,不将头手伸出窗外。

4.拒绝酒驾,安全驾驶:驾驶员应坚决拒绝酒后驾车,保持清醒头脑,遵守交通规则,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。

5.保持车距,谨慎驾驶:在行驶过程中,注意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,避免追尾事故,同时注意观察路况,谨慎驾驶。

6.学习交规,提高意识: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习交通安全知识,提高交通安全意识,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。

饮食安全提醒

1.食材新鲜,选购慎重:购买食材时,选择新鲜、无变质、无异味的产品,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避免购买过期或来源不明的食品。

2.清洁卫生,烹饪彻底:在准备食物前,确保双手、餐具、炊具及食材的清洁;烹饪时,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煮透,特别是肉类、海鲜等易携带病菌的食材。

3.合理搭配,均衡营养: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,合理搭配蔬菜、水果、肉类、谷物等,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。

4.警惕过敏,谨慎尝试:了解自身及家人的食物过敏史,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;尝试新食物时,应小量尝试,注意观察身体反应。

5.储存得当,避免污染:食物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,生熟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;剩菜剩饭应及时冷藏,并在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热。

6.倡导健康,拒绝不良:倡导健康饮食理念,拒绝食用垃圾食品、三无产品等不健康食品;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,为自身健康负责。

防校园欺凌

1.言语尊重,和谐相处:在校园中,注意言语尊重,不使用侮辱性或歧视性语言,与同学和谐相处,共同营造友善的学习环境。 

2.行为规范,文明礼让:遵守校园行为规范,不参与或纵容欺凌行为,遇到冲突时,采取文明礼让的态度,通过和平方式解决。 

3.网络文明,健康交流:在网络交流中,保持文明礼貌,不传播谣言或进行网络欺凌,维护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。

 4.求助渠道,畅通无阻:确保校园内有畅通的求助渠道,如心理咨询室、教师办公室等,鼓励学生在遇到欺凌时及时寻求帮助。

 5.紧急情况,及时反应:遇到校园欺凌事件时,应立即向老师或学校管理人员报告,并在必要时寻求校内外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
 6.自我保护,增强意识: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学习如何在面对欺凌时保护自己,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支持,共同抵制欺凌行为。

 7.教育普及,共同参与:全校师生应共同参与防校园欺凌教育活动,通过班会、讲座等形式,普及防欺凌知识,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。

 8.家校合作,共筑防线:加强家校合作,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,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的欺凌行为,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保护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