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牢安全知识,构建平安校园——预防校园欺凌

来源:政教处 作者:常远 发布时间:2024-09-20 11:08:51 浏览次数: 字号:A-A+

记牢安全知识,构建平安校园——预防校园欺凌

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、学生之间,一方(个体或群体)单次或多次蓄意、恶意通过肢体、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、侮辱,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、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。

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  

1.身体欺凌。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,是指肢体上的暴力,比如拳打脚踢、扇耳光、撕扯衣物等。除此之外,强夺财物、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。

2.语言欺凌。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、谩骂、起侮辱性绰号、诋毁等行为。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“软刀子”,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,也更不容易被察觉。

3.社交欺凌。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,如散播谣言、暴露他人隐私、损毁他人形象、孤立排挤他人等。

4.网络欺凌。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、损害人格或名誉。随着网络的发展,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。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,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,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,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。

家校联手防欺凌

为有效杜绝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,家长需密切配合学校,共同为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!

1.建立良好亲子关系。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,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,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,塑造孩子乐观向上、开朗活泼的性格。

2.引导孩子正确交友。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不进网吧、歌厅、游戏厅等娱乐场所,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教育孩子在受到威胁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、老师、家长报告。

3.加强法治教育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法治教育和监管,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、安全意识,提高自我防范、自我保护能力,避免受到不法侵害。

4.加强家校沟通。家长要与学校、老师多联系沟通,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状态、行为表现和学业情况等,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,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,多理解支持学校工作。

5.理性处置欺凌。家长要注意教导孩子遇到欺凌时的自我保护方法,若发现孩子有欺侮、欺负他人现象,也要及时教导纠正不良行为,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。

防治学生欺凌是社会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,需要各方尽心尽责、密切配合、齐抓共管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同为孩子创造安全、和谐、文明的成长环境!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