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24中2024年暑假致家长一封信
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
2024年暑假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
尊敬的家长:
您好!万物盛情逐光,夏日恣情美好,感谢家长朋友对本学期教育工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,为切实做好暑假期间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,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、健康、文明、愉快的假期,特提醒您和孩子注意以下安全事项。
一、严防溺水不松懈
1.一定要反复强调防溺“六不准”:不准私自下水游泳;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准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准擅自下水施救。
2.孩子有事外出必须经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,不私自到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堰塘、水井等水域附近玩耍。家长要做到“四知道”:知道孩子去哪里;知道孩子做什么;知道孩子和谁去;知道孩子何时回。
3.不带孩子前往野外水域游玩、戏水。游玩水上娱乐设施,一定要系安全带并正确穿戴合身的救生衣;海边游玩小心潮汐和离岸流。
4.不在无安全防护的江河湖泊、工地水塘等区域游泳或者玩耍;不要捡拾掉入湖边河道等水域的物品;不在湖边河道边洗东西、钓鱼虾等;发现同伴溺水,立即寻求成人帮助,不盲目施救。
二、交通安全要牢记
1.在回家、返校以及出游过程中,严禁乘坐黑车、摩的、农运车和超员车辆等。家长驾车时一定要遵守交规,不超速,不酒驾,不超员,安全出行;要保管好车钥匙,不将机动车交给未成年人驾驶。
2.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走路要走人行道,过马路要走斑马线,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、不闯红灯、不翻越交通隔离栏,乘车时遵守秩序;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、不听音乐,不在机动车道骑车。
3.16 岁以下学生不得骑电动车上路,骑行电动车要佩戴头盔,遵守交通规则。
4.警惕汽车盲区,告诫孩子停驶的汽车也危险,不在车前跑,不在车后留,不在车边站。在家门口、小区内也不能放松警惕。
三、消防安全莫大意
1.长时间外出,请关闭家中电源总闸、煤气阀和天燃气阀,做好家庭防火安全工作。
2.了解电源总开关,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,不用手或导电物(如铁丝、钉子、别针等金属制品)去接触、探试电源插座内部;不用湿手触摸电器,不用湿布擦拭电器,发现有人触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,不要自己处理,以防连环触电。
3.不独自使用大型且具有危险的电器,使用燃气灶具时不能长时间无人看管,做到“人走火灭”。
4.告诉孩子,一旦发生火灾就必须马上快速撤离,迅速拨打火警电话“119”或“110”。
四、网上冲浪需警惕
1.不泄露自己和父母的姓名、家庭住址、学校及单位、
身份证号码等信息。
2.凡是涉及转账一律拒绝!家长要设置权限,不要让孩子接触有转账功能的 APP,更不要告知孩子支付密码,防范孩子产生打赏主播、游戏充值等行为。
3.健康、文明上网,不浏览低俗、色情、暴力信息,不在网上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,不在网络中攻击、欺凌他人。
4.不要轻信不认识的网友,更不要与网友结伴外出,以防上当受骗、被人侵害。
五、食品安全莫忽视
1.不到无证摊点、快餐店、小店购买食品或用餐。不购买过期、变质、有异味的食物和“三无”食品,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,如果吃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,以防细菌性食物中毒。
2.不暴饮暴食,少吃零食,避免食用生、冷、硬的食品,少吃油炸、烟熏、烧烤类食品,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,注重绿色健康饮食习惯。
3.不采食野菜、野果、野生菌等高风险食物,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,以免造成农药中毒。
六、户外出游安全
1.外出玩游乐设施时,根据孩子的年龄、身高等要求去选择适合的游乐设备。
2.遵守景区相关规定,让孩子在安全区域内游玩,避免进入未开发的区域。
3.露营不能搭建在低矮的河滩、河床上,关注天气变化,留意暴雨预警,谨防上游暴雨引发洪灾或泥石流。
七、恶劣天气安全
1.防中暑:大量出汗后,要及时补充水分;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,外出时建议做好防晒,可采取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和遮阳镜等方式。
2.雷雨天气避免外出,不使用电视机、电热水器、电脑等电器,并拔除电源插头。
3.经常关注天气变化,做好防洪自护,认真学习有关讯期防灾抗灾的知识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。外出遇到雷雨时要避开排水井、沟渠和积水处,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,远离江河、水塘、水库等危险区域,防止遭遇洪水、雷击、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危险。
八、法制教育不放松
1.教育孩子追求文明健康的生话方式,不乱花钱,不吸烟,不喝酒,远离毒品,不接触淫秽、凶杀等不良的影视作品、书刊,不进营业性电子游戏厅、舞厅、社会网吧,不沉迷于网络和手机。
2.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话动,拒绝邪教;遵守社会公德,维护公共秩序。
3.加强上网监护,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。家长要教育孩子合理利用网络,不要外出到网吧上网,不在网络上发表和转发不当言论,不传播和下载不健康的信息。
九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
1.做好学生假期作业、睡眠、手机、读物等管理。理性选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,审慎参与面向社会公布的“白名单”社会竞赛,加强培训资金风险和安全防护意识,不组织、不参加假期期间的任何学科类培训,不参与或变相参与校外有偿补课。
2.合理安排假期生活,合理作息,加强体育锻炼,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,积极参与劳动体验、社会实践活动、公益活动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3.要求孩子每天收听(看)新闻,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。
十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
1.增强防骗能力,勿贪“蝇头小利”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坚持底线思维,多学习反诈防骗知识,遇事多向老师和家长请教,多向有关部门求助,绝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。
2.对一些要求微信转账的,一定要核实身份后,再做决定;对不明真相的网页分享、链接,不要轻易点击,谨防上当受骗。
3.加强自我保护,不做“电诈帮凶”。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前程,避免触犯“帮信罪(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)”,要做到不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、微信、支付宝。妥善保管个人信息,银行卡、手机卡丢失要立即挂失;不参与诈骗犯罪“推广”“吸粉”“引流”等非法兼职;废弃不用的银行卡、手机卡应及时办理注销;QQ 号、微信号等账户被盗要立即申请账号冻结。
十一、守护孩子心理安全
1.假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、共同成长的好时机,家长应该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,多与孩子沟通交流,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,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。
2.用善于发现的眼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,给予孩子安全感、信任感和幸福感。
3.孩子在假期生活中出现负面情绪时,应该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,积极与父母交流;遇到困难时,也可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,共同商讨解决办法。
十二、关注天然气使用安全
1.使用燃气后,应当关好灶具开关、灶前阀,防止燃气泄漏。如果长时间外出还需关闭总阀开关。
2.购买和使用“三证齐全”(产品合格证、燃气具销售许可证、检验合格证)的合格燃气具产品,天然气管道、燃气器具等设施勿私自改装。
3.经常检查胶管是否老化、开裂,及时修理更换,防止燃气泄漏。
4.发现异味,立即敞开门窗,严禁各种火种进入室内,更不能开关电灯、抽烟及现场拨打电话等,及时到安全地带拨打电话报警。
十三、预防欺凌
1、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。教育孩子与同学友善相处,“有矛盾,不冲动,多尊重,多谅解。”;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,“不招摇、不漏财、不独行。”;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,“多留意,少接触,有苗头,及时避。”
2、应对欺凌,临危不乱 。遭受语言暴力时淡然处之,自我反省,无畏回应,肯定自己,调整心理,法律维权;遭受行为暴力时找机会逃跑,大声呼救,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。
3、及时报告,以法维权。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,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、老师或警察求助,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。
孩子平安健康、快乐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。暑假期间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,做好孩子安全监管和教育,切勿有“麻痹思想"和“侥幸心理”,切实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。希望家长朋友们帮助孩子制定合理暑期学习计划,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,多一些陪伴、多一些引导、多一些爱护,确保孩子度过一个美好充实的暑假,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!顺祝您阖家幸福、假期愉快!
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
2024年7月4日
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
2024年暑假预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
尊敬的家长朋友:
您好!暑假将至,因野外游泳、嬉水等引发的溺亡事故将进入高发期。预防学生溺水教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重点。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和学校一起,共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,不断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,提高孩子的避险和自救能力,严防溺水事件发生。
一、加强预防溺水教育
教育孩子始终做到“六不”:
不私自下水游泳;
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
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教育孩子相互监督提醒,相互交流防溺水知识,对同学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,及时制止并向家长、老师报告。
二、做好安全监护管理
重点加强孩子暑假期间的安全监护,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,家长要做到“四知道”,即知去向,知同伴,知内容,知归时。严禁孩子私自或结伴到易发溺水事故的河、塘、沟、渠、坑、水库、湖泊等危险水域游泳、戏水、摸鱼虾等。确需游泳,务必带孩子到安全、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,并且家长必须全程陪同。
三、强化主动避险意识
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,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,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通过溺水事故警示,提示孩子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,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预防溺水事关生命安全的严重性,强化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,提高孩子预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、紧急避险、遇险逃生的能力。
四、提升自救互救技能
积极创造条件,帮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,教会孩子正确的溺水自救方法;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溺水,要积极主动呼唤周围成年人施救,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、“手拉手”施救,并及时拨打110、119、120等电话报警。
亲爱的家长朋友们,孩子平安健康是我们的共同愿望,孩子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一起行动。生命只有一次,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,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监护,严防溺水事故,守护孩子安全成长!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