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24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温馨提示

来源:政教处 作者:政教处 发布时间:2024-02-01 14:57:13 浏览次数: 字号:A-A+

尊敬的各位家长:

      你们好!

     尽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,但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为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,请您认真阅读此信,并将此信内容转告您的家人、亲友。

一、什么是电信诈骗?

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利用手机短信、电话、网络电话、互联网等传播媒介,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(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)。

二、针对家长的常见诈骗类型

1.QQ、微信冒充熟人诈骗:骗子会冒充您的孩子,在上课时间,通过QQ和微信,以需要缴纳培训费等为由诈骗你的钱财。此外,骗子还会混入班级群,冒充教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实施诈骗。

2.冒充公检法诈骗:通过电话恐吓的方式,说您涉及某个案件,必须配合调查,协助资金核查为由实施诈骗。

3.网络兼职刷单诈骗:网络兼职刷单均为诈骗,任何兼职刷单的信息请不要相信,以防上当受骗。

4.冒充购物客服诈骗:购物退款退货请走官方渠道,不轻信电话里所说的高额赔付,有疑问应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。

5.贷款类诈骗:贷款请走正规渠道,网贷过程中提到缴纳手续费、保证金、刷流水等,均为诈骗,不要轻信。

6.虚构中奖信息诈骗:利用短信、电话、刮刮卡、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,继而以收取手续费、保证金、邮资、税费为由,骗取钱财。

7.声称家人出事受伤诈骗:一切来电声称家人出事受伤或被绑架的,请先拨打110报警求助,切勿轻信对方谎言盲目转账!请各位家长朋友务必设置手机解锁密码,避免因孩子误操作手机导致上当受骗;

三、学生群体易受骗类

1.刷单返利类诈骗:

不法分子在网上或QQ群、微信群发布兼职刷单刷信誉信息,利用丰厚报酬作诱饵,实施诈骗。该类诈骗一般会先让受害人先尝到甜头,然后逐步加大刷单的金额,当骗取金额足够大时,不法分子随即消失。

2.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:

不法分子在各网络社交平台,以推广免费游戏产品或高价回收账户作为诱饵,实施诈骗。该类诈骗一般针对游戏爱好者,学生群体易上当受骗。

3.注意“吸粉引流”,做兼职要小心:

“吸粉引流”是诈骗手段翻新的一种方式,不法分子会招聘一些未成年人通过拨打电话或者使用微信、QQ、抖音等网络平台,完成实施诈骗的“引流”任务,再由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对受害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。所以学生群体在找工作时要多看多辨别,不要好逸恶劳,走入歧途,天上不会掉馅饼,需擦亮自己的眼睛,不要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。

四、提醒学生和家长: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手机卡、银行卡。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学生社会经验少,以小恩小惠大肆诱导学生开办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用于诈骗活动。在侦办案件中这些实名登记用于诈骗的银行卡、手机卡,第一时间会被查实,开办人员会因触犯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等罪名被依法打击。

五、请提醒学生牢记反诈公式:

陌生电话+下载不明APP+开启屏幕共享=诈骗;

做任务点赞关注+下载不明APP+入会员加大投入=诈骗

       防诈做到“三不一多”即: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电话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
     “六个凡事”即:凡是网络刷单、凡是购物多倍退款、凡是公检法要求汇款、凡是交友推荐投资理财、凡是办理贷款要高额费用、陌生人索要短信验证码等都是诈骗。

       做到不盲目、不贪小利、讲法治、守诚信,尽到“全民反诈”学生义务。妥善保管个人的身份信息,绝不出租、出借、出售银行卡、电话卡、微信号、QQ号、支付宝等账号用于诈骗、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;陌生人以任何名义让转账汇款的,拨打110进行核实。

       同时,理性看待兼职工作,合理使用手机,绝不用手机帮陌生网友拨打电话骗取钱财,绝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,绝不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。

     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,变化多端,谨记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汇款、多核实,防骗反诈,请下载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平安郑州,反诈有我。

 

 2024年21日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 【关闭本页】
×

用户登录